昨天举行的首届中国(上海)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发布会公布了来自市级部门、区级政府、街镇3个层级的“十佳创新实践案例”及30个“优秀创新实践案例”,涵盖世行对标改革、为企整体服务、优化涉企监管、夯实基层营商等多个维度,它们从全市400余项申报案例中脱颖而出,也是上海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全景缩影。
在十大市级创新案例中,“随申兑”惠企服务平台尤为亮眼。聚焦“免申即享”“直达快享”惠企政策落地需求,市政府办公厅、市数据局会同相关部门及各区,共同推动“随申兑”上线“一网通办”PC端与“随申办”,构建起市区两级统一的惠企政策服务门户。“平台聚焦资金扶持、融资贴息、税费减免、人才政策、资质荣誉、稳岗就业6方面政策,市区两级累计上线政策项目超2000个,实现企业找政策、问政策、兑政策、评政策的一站式服务。”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政务服务处处长锁晓东说。
上海的信用减负同样走在全国前列。由市发展改革委和市司法局联合申报的“一份信用报告替代一摞证明”,推行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记录证明,解决企业开具证明繁、难等突出问题。企业可通过“一网通办”等渠道在线开具报告,实现线上“一键”申请,记录情况“一纸”证明。创新提出“合规一码通”模式,实现企业有无违法记录情况“一码通行”。截至上月底,本市已开具专用信用报告4.6万份,替代证明约132万份,切实减轻企业证明负担。
来自区级政府的十佳创新实践案例中,静安区依托市区双牵头机制,推动路易号“巨轮”项目从构想到落地仅耗时3个月,打造全球首创新型商业地标建设的“静安速度”。“企业策划和政府提速双向奔赴,为吸引高能级外资项目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‘静安范式’。”静安区商务委主任姚磊表示,各部门坚持“周调度+重大事项即时研判”动态销项。内部装修许可证3天批复,开业消防检查通过容缺受理、告知承诺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。
街镇层面,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的大学路展现出优化营商环境之道。大学路链接大学校区、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,是杨浦区“三区联动”发展理念的重要载体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秦恒介绍,当地街道依托高校、园区、创业服务机构,举办8届双创大赛,吸引4000多个项目参赛。同时,举办大学路限时步行街,联动B站、小红书等70余家头部企业,两年来举办活动近90场,销售额2.65亿元。近日,以聚集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而闻名的“V聚场”落地大学路,更是为构建“大学-大厂-大V”集聚的“创新大三角”再添新动力。
自2018年起,上海连续8年迭代出台8版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,持续发力打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,为我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排名中持续靠前贡献上海力量。这些鲜活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,正在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全球样本,为上海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能。
股票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